欢迎来到开心说说网!

[赛德克巴莱在线观看]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范文精选

观后感 时间:2020-03-28

【www.wodehappy.com--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范文精选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为了落下的太阳旗和为了升起的彩虹桥   为了落下的太阳旗和为了升起的彩虹桥——电影《赛德克巴莱》感悟   如果你们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   今年五月十二日是汶川地震四周年的纪念日,我在网络上搜寻到南都年的社论《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然后贴在博客上,但是看的人似乎很少,今天在网络上似乎也有很多的人在回忆零八年的那场地震的时候自己在做什么,悼念那些逝的生命,那些还没有经历人生的学生,那些我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七年的小孩。又在网上看到一个人在说今天的成都一片和谐美满,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或许我们就是如此的健忘吧,遗忘历史就是我们的强项,我们也无从改变,那些尝试着记录历史的人却总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受到国家机器的暴打,以至于颅内积血,还有因此走进监狱的英雄。好吧,说到这里,其实就有一些远离我们的现实,因为我们的现实是不需要记录些什么的,或者不是不需要,而是有些强大到不可不屈服的力量强迫我们不得记录那些事情。   关于《赛德克巴莱》,或许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电影,似乎必须留下些什么,看完了长达四个半小时的上下两集,我深深的被震撼,我甚至怀疑还会有这样的华人导演拍出这样伟大的电影。我在微博上写下:“赛德克巴莱,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在我们不了解自己这边的历史和文明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部电影了解对岸的文明和历史,这或许就是电影的价值,艺术的存在价值!”看过很多的电影,这一部电影我被深深地震撼,不管是哪方面,我都觉得他完美无缺。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的影评里给这部电影打了五颗星,满分的评价。在百度百科里重新看了一遍这部电影的所有词条,第一次认真的对待一部电影,第一次慎重的写下一部电影的感受,记得在看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的时候也觉得很过瘾,很刺激,也觉得要写下些什么,后来看了一篇关于子弹的影评,里面解读了子弹的政治隐喻,理想主义旗帜和姜文的野心,觉得几乎这部电影的所有内涵也就浮现了,所以我再写一些什么的话,就失了它的意义了。今天耗费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赛德克巴莱》源于心中的这份肿胀似乎不吐不快,更是源于在今天这样一个令人悲伤的日子里,我们更多的人对于历史的冷漠,对于生命信仰的冷漠,让我有了更多的感触。   这部长达四个半小时的电影分为上下两集,上部为太阳旗,下部为彩虹桥,以雾社事件历史事实改编的从百度百科的词条里我也看到了魏德圣在制作这部影片时的种种努力和诚意,这种诚意似乎是港台电影艺术工作者特有的气质,例如《十月围城》的陈德森的电影追求,这次又看到了台湾电影导演魏德圣的诚意和追求,或许这两年大陆的导演似乎也在渐渐走出一种困境,冯小刚开始了他的《温故1942》。之前在看好莱坞导演卡梅隆的《阿凡达》是就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观影快感,这一次在魏德圣的电影里我又找到了这种快感和艺术的享受。或许现在的为对美的理解还是浅显的,或者还没有评价的资格。前几天上网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段话:”自由主义思想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公立教育对孩子进行的国家主义洗脑活动,以至于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勤俭的美德、企业家精神没能在年轻时候养成。每一代人都必须在走上社会之后面临价值观的碰撞和痛苦的反洗脑过程。反洗脑成功的,成了自由主义者,反洗脑不彻底的,成了民主派。没能反洗脑的成了五毛。”一直以来都按照自由主义者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求自己,就是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在这种制式的国家教育制度下不可避免的被某种意识形态所洗脑,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要不断的反刍这种教化的东西,开始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信仰,关于思维方式,关于个人三观的形成。   《赛德克?巴莱》故事叙述在险恶的日据时代,赛德克族被迫失自己的文化与信仰,男人必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派遣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见证这三十年来的压迫统治,看着族人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因一场误会种下日警和赛德克族的紧张关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中,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在深思后,虽知这场战役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莫那鲁达头目一直在承担着英雄的角色,其他的部落的头目也在年轻的时候都成为他们猎场的守护者和英雄。   下面一段是莫那鲁达和花冈一郎在山里的一段对话;足可以说明这电影对我的感动点。   达奇斯:“头目,被日本人统治不好吗?我们现在过着文明的生活,有学校,有邮局,不必再像从前一样得靠野蛮的猎杀才能生存。被日本人统治不好吗?”   莫那:“被日本人统治好吗?(我们)男人被迫弯腰搬木头,女人被迫跪着帮佣陪酒。该领的钱全部进了日本警察的口袋。我这个当头目的除了每天喝醉酒假装看不见、听不见,还能怎样?!邮局?商店?学校?什么时候让族人的生活过得更好?反倒让人看见自己有多贫穷了!”   达奇斯:“头目,我们能再忍二十年吗?“   莫那:”再二十年就不是赛德克了!就没有猎场!孩子全是日本人了!”   莫那:“如果说复仇,那是我马赫坡的事。但是如果要血祭祖灵的话,雾社十二个部落全都要参加!   莫那:“日本人比森林的树叶还要繁密!比浊水溪的石头还要多!但我反抗的决心比奇莱山还要坚定!!”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见识见识野蛮的骄傲!!----真正的赛德克。。。。”   “达奇斯,你这从不想了解自己的后裔听着----塞得克巴莱可以输掉肉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输掉灵魂的赛德克一定会遭到祖灵的遗弃!”   塔道:你明明知道这一战一定会输,为什么还要打?   莫那:为了快被遗忘的图腾!   莫那:你看看这些年轻人,白白净净的脸。。。。没有赛德克该有的图腾。你忍心看着他们死的灵魂被祖灵遗弃?还是你觉得他们不够资格?成为一个双手染血的赛德克巴莱?   塔道:“图腾?”   莫那:图腾!!   塔道:拿生命来换图腾印记。。。。那拿什么来换回这些年经的生命?   莫那:骄傲。   在我的记忆里都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图腾是什么,也忘记了我所属的这个民族还有信仰吗?有时候还会因为这个问题被自己的周围人所嘲笑,他们甚至会功利的反问我:理想信仰一斤值多少钱?这显然已经不是可笑不可笑的问题了,而是对这种文化传统的一种冷漠,民族凝聚力再也看不到,文化身份上的认同感也早就没有了。看到了电影的结尾赛德克族人几乎被屠杀殆尽,他们自杀的的自杀,战死的战死,这样一个台湾的原住部落似乎消失了,莫那鲁达的遗骸称为了研究这个原住部落的最后实物,这应该是赛德克族人最后的图腾。   看习惯了大陆好多的红色主旋律影视剧,思维就严重的固化了,日本人的愚笨,人民的聪明智慧,甚至我们都忘记了其实日本人和我们一样也是有智慧的而不是其他的低级动物。这几年还好了,也不在欺负观众的智商和为意识形态宣传为主,开始有一点点的人情味,但这似乎还是看不到艺术上的新起色。赛德克巴莱就让我看到了这一点,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现实,它是展现与一个立体的历史感的电影作品。里面有很多的角色更加符合现实,比如花冈一郎花冈二郎,他们是赛德克族人里受过教育的极少数人,他们眼里有文明,他们成为警察,希望通过日本的教化,成为一名文明人,但同时他们又纠结与族人的信仰,最真实的一个问题就是死后进日本的神社还是赛德克族的神灵。最后的结局是花冈一郎选择日本的切腹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斩断了自己矛盾,对于赛德克族的其他人,他更愿意活在文明当中,尽管这种文明是卑躬屈膝受尽侮辱的,他也选择。莫那鲁达带领着三百多人的战士为了把日本人赶出自己的猎场,他们不断的战斗,甚至这个部落的女人和老人也表现出他们的虔诚的信仰,为了孩子和部落的男人存活,都选择了用部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反抗不难理解,但反抗的理由不容易想通。日本人来了,迅即以武力恐吓住了原住居民。男人们做伐木工人,女人们拉陪酒。猎场毁弃了,曾经的英雄成了醉鬼。但也并不至于死,日本人建了学校、医院、邮局、商店,所谓“现代化”了。莫那鲁道被船拉到日本,亲眼看见满街的人,声光化电,蛮横的武器。但最终却还是要反了,明知其后无非死路一条,不但自身性命难保,还连累着族人。   果真,三百起事的土着士兵全部战死或自尽。女人呢?早早的将还未成年的孩子仍下山崖或亲手扼死,然后集体投缳,为的是不给活着的战士添累赘。   电影里他们个个毫无悔意,连了结生命都井井有条,间或还唱着歌。眼睛里分明是前现代的不服气。那眼光并不陌生,如果有人见过失草场的蒙古男人,哈萨克男人,见过拿救济金买醉的鄂伦春:那就是了。   现代人不明白,明明可以活,何必选择死?这问题也可以问问捡起石块掷向坦克的中东男孩。二十世纪的文明到底将野蛮打扫干净,以文明的旗帜,以野蛮的驱使。从此天地间光亮整洁,一尘不染,按时上班下班,闲暇娱乐购物。猎头不再有了,茹毛饮血不再有了,除非在博物馆:一步步排列着,领着你走到今天。   文明的人们没有不可失的财产,房屋、钱财是身外之物,不中意可随时处理。有钱人可以买下岛屿,赤贫阶层也可以努力换部手机。活着的时候,有药品和仪器维持生存,死了堂堂正正盘踞一方木盒。生前有父母兄弟亲朋好友,其乐融融,如不是横遭不幸,大多数人都轮得上颐养天年,善始善终,不必费心外出狩猎,不必担心随时飞来一支竹矛贯穿心胸。   没人敢宣称那个野蛮的社会的美好。但我们没有祖灵之地,没有彩虹桥,没有传说中只为勇士赛德克巴莱开放的肥美猎场,我们颜面光洁,不再忍受皮肉之苦刺上图腾。死了有火葬,不必苦心寻找先人魂魄,我们无须天然的认可某位头领,无须从心底臣服于他统治丛林的本能,无须牢牢背诵创世传说。连带着,与四季无关,与水土无关,与躯体无关,从此无关。   更有甚之,从某一个时刻,死亡,甚至灭绝成为某种意识形态的私产。今天有人希望赎回自己粉碎的前世,以英雄的名义。   战友被子弹打穿面颊,十五岁的巴万抽刀切下他的头颅:即使我无法助你坚强且幸福的生,至少我可以送你彩虹之桥,祖灵之地。用我的刀。   一   1888年闽台分治,台湾设省。1895年大清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台湾岛易手日本。将近三百万台湾各族被当做“战利品”移交给当时如日中天的日本,成为“皇民”。那时的赛德克族正处于原始社会,过着渔猎织耕的生活。他们可能不知道有个帝国叫“大清国”,不知道这个帝国已是千疮百孔,在不久前平息的硝烟中一败涂地,不知道这个远在天边的帝国皇帝把他们以及他们的妻儿、世代生存的猎场都转奉给了另一个远在天边的皇帝,他们依然在丛林密竹中追逐猎捕,想方设法“猎头”以祭奠祖灵来展示族民的虔诚。他们享受自由给他们带来的无拘无束,流连于奔跑时指尖触摸到的植物的芬芳。他们会对祖先们年轻时就生长在那的每一棵树,安置在那的每一颗石头敬若神明,他们是生命真正的主人!   赛德克人尊重祖先,敬畏生命,但他们也不惜以猎捕非同族的人头来表现自己的作为一个子孙英勇和虔诚。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更早的从蛮荒混沌中脱离出来,而对他们苛责太多——严苛的生存条件迫使他们依赖于原始宗教来树立某种生活的信念,塑造自己与造物主交流沟通的时空隧道,以期被承认,被铭记,被祝福。   二   赛德克巴莱——赛德克族的英雄。   莫那鲁道是赛德克族一个分支马赫坡的头目,他身材魁梧、不苟言笑,心思缜密,嫉恶如仇,他身负着与生俱来的责任感。他的权威不仅来源于世代相传的荫袭,更多是族人的对他具备赛德克巴莱精神潜质的认同。祖灵的召唤,父辈的热血,族人的期许,可以让他带领马赫坡的族人以血肉之躯抗击异族日本人枪林弹雨。也可以为了保全族人,让他在异族人的淫威下隐忍二十年,每天只能以饮酒宿醉来麻木自己不羁的血气和随时可能扬刀出鞘准备猎杀的双手。他一天天老,直到有一天年轻的巴万在尽饮两杯烈酒大胆而不解的对头人说:“莫那头目,我的祖父说你年轻时是个英雄。”面对后生近乎于责备的话语,莫那笑了笑:“你祖父说我年轻时是个英雄?那我现在还是个英雄,他知道吗?”我相信那时候的莫那鲁道回忆起了往日的荣光。他一直小心包藏了一个秘密,直到他打开床底,你会发现在棉布下的瓦罐中跳动着不是一罐罐的火药,而是一颗颗不安于束缚的心——你可知这是他二十多年以来用想方设法的收集火柴头制成的。而巴万无疑比莫那的两个儿子更为幸运,因为他在无意中探寻到了老族长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屈辱的活着还是英雄的自由,莫那为之痛苦了三十年。为了族人的生命,他可以忍受各种屈辱,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为什么莫那听到火塘边儿子小心翼翼提了一句:“父亲,跟日本人拼了吧”,而暴怒不已的父亲把两个儿子暴打了一顿。这大概是因为可能会因两个儿子轻浮的而热血的一两句话而断送整个氏族。   但是假使这样会让子孙后代仍然处在为人奴役的境遇,让子孙们的灵魂不能被祖灵认知而遭遗弃,他又会义无反顾的举起自由的大旗,只是这一切无关乎爱国主义!直到面对父亲的灵魂时,父亲对莫那的疑问没有直接回答,他告诉莫那:“莫那,一起唱歌吧,很久没有一起唱歌了”,莫那跟随父亲一唱一和:“怀念过的人们啊,我来到这里,我曾英勇守护的山林,这是我们的山吁,这是我们的溪喔,我们是真正的赛德克巴莱,我们在山里追猎,我们在部落里分享,我们在溪水里取水,为此我愿献出生命……”,莫那已经在祖先流传下来的灵歌中找寻到了答案。   “你明知道这一仗会输,为什么还要打?”面对荷戈社大头目的诘问,莫那是这样回答的:“为了快被遗忘的图腾”,   “拿生命来换图腾,那拿什么来换这些年轻的生命?”,   “骄傲!”   莫那把枪递给荷戈社头人——不自由,毋宁死!而九百年前一个中国政治家也说了一句类似的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终”。今日听来,仍觉震耳发聩!!!   莫那是嫉恶如仇的,他坚信异族人闯入他们时代的家园奴役了他的族人,搅扰了祖辈灵魂的清修,他有责任血祭祖灵。但他并不滥杀无辜,他只把责任归于日本人,而对于汉人——可能世代相伴却饱受其欺诈的“美丽的蛇”——他只是把他们送出了是非之地。我无意为我的族人致诚,只是为了一颗善恶分明的心。   花岗一郎(达奇斯诺宾),花岗二郎(达奇斯那威),本是赛德克族子孙,天资聪慧,受到现代教育体系的完整熏陶,成为了山地警察,被日本人作为改造生番的成果,而处处加以炫耀。   纷繁复杂的文明社会,无疑,这是对他们有强烈吸引力的,他们也想努力地融入其中,做一个文明人,甚至面对“文明人”不屑的眼神,他们也心存希望,“夹在族人的希望和日本人的威胁之间,生活是很痛苦的。不想当野蛮人,但不管怎么努力装扮,也改变不了这张不被文明社会认同的脸。已经忍了二十年,等到孩子们长大,或许就能彻底改变我们的野蛮人形象”。也许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两个日本番警就曾经讥笑过:“我就不信两个生番还能生出个日本人”。   他们是极端痛苦的,一面是冥顽不化的族人,一面是奴隶族人的骄傲的文明人。文明对他们意味着声望,名禄,在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而传统则是他们祖先血脉的延续,灵魂的归属。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花岗还是达奇斯,不知道死后如何在日本神社和赛德克祖灵之间做出选择。   也许是良好的教化并没有抑制住祖灵的期许,也许只是因为无力阻止族人的反叛,他们在极度矛盾中将天平暂时的倾向了族人。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文明人,面对族人举起的猎刀,他们能掌握的只有自己生命的长度。   举刀自戕之前,花岗一郎问:“二郎,我们到底是日本天皇的子民,还是赛德克族祖灵的子孙。”   “切开吧,一刀切开你矛盾的肝肠,哪也别了,当个自在的游魂吧。”   “谢谢”   自杀之前,花岗一郎和妻子郑重而虔诚的换上了和服。我相信,他们至死都渴望被文明所承认的……   赛德克的女人们   为了不让战斗在前线的丈夫儿子牵恋而集体自杀。孩子们,在通往祖灵之家的彩虹桥顶端,还有一座肥美的猎场!我们的祖先们可都还在那儿呐!那片只有英勇的灵魂才能进入的猎场,绝对不能失……族人啊,我的族人啊!猎取敌人的首级吧!雾社高山的猎场我们是守不住了……用鲜血洗净灵魂,进入彩虹桥,进入祖先永远的灵魂猎场吧…   赛德克的歌谣显然成为这部电影最美妙的一部分,不管是歌词还是节奏,都让我对这种文化产生强烈的爱意,浓浓的有时候不光是情怀还有历史带给我的震撼。那天看周云蓬在理想国沙龙上和张铁志聊民谣,谈到了汉族的民谣,说到诗经,我突然有一种很悲伤的感觉,我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诗经,在网络上搜寻有关中国民谣的音乐,突然发现能够找到的东西少的可怜。关于音乐,看了张铁志的《声音与愤怒:摇滚乐能改变世界吗?》也渐渐地对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一点兴趣,音乐人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改变着世界。这里我又要回到电影里的那些赛德克巴莱在山野间欢唱的歌谣,妇女老人在路上吟唱的曲调,每一首都沁人心脾,仿佛也蕴含着这个族人的历史和文化。   电影看到了最后,莫那鲁达独自离开,剩下的那些人也都在最后的决战中牺牲了。那些收容所里怀孕的妇女和老人也被日本人最后给杀害了。莫那鲁达的遗体在四年以后才被发现。赛德克人的历史似乎也流传了下来。看完这部电影我在想通过一部电影我了解了一个我以前从未听过的民族的历史,而我们什么时候也可以通过一部艺术作品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不知道。   赛德克人最后都团聚在彩虹桥的一端,唱着他们民族美丽的歌谣,走向他们的祖先诞生的地方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好的编导,就是这样和自己所拍的电影,在灵魂上合二为一。   上海首映式在衡山电影院,影片结束,低调的魏和两名主要演员和观众现场交流,一个光头愤青大喊这电影好,要有这样精神,不愁黄岩岛收不回来,台下也一片叫好,台上主持更是不断显摆民族主义优越感,什么这电影是拍给中国人看的,也是拍给日本人看的,显然,魏所有在电影里面的努力在他们面前基本是属于白费。他不得不耐心解释他拍这电影的内心冲动,是觉得活着比什么都好,虽然悲壮去死也很感动。   相比《赛德克巴莱》,我认为《与狼共舞》、《勇敢的心》更接近于伪史诗,因为它们给你一面倒的崇高感,让你在电影院里为了那一声freedom绷紧浑身唯一一个膀胱而不愿动弹,其叙事策略非常明确,就是直捣你最愿意看到听到的地方,所有勾勒主人公缺陷的地方,都属于调味的罗勒草,有点清新有点涩,但绝不敢败你的胃口,至于《阿凡达》,更是这方面做到了登峰造极,为了票房,好莱坞的剧本永远牵着观众的鼻子走,他们说,这个叫专业,是很专业,在电影院里大家意淫到高潮,花了钱买快乐,天经又地义。   《赛德克巴莱》一方面以磅礴气势主推抗日主线,但却不断以各种浓重笔墨在消解这个行动的正义性,后者绝对是影响票房的,因为善良的观众不愿意看到英雄有凶残杀戮未成年人的动机,也不愿看到太太们为了男人的尊严不得不选择自尽,更不愿意看到还在啼哭的孩子被扔进山崖,魏已经收敛了,在国际版里我没看到赛德克们如何砍下日本儿童和妇女的头颅,但是,尸横遍野的场景还是暗示了这一点。   只有真正的原始的史诗才敢这么写,写下英雄或神灵身上种种不可思议的残暴与邪恶,而现代人能接受的,却只能是被改装过的玩意儿,超人多好,善良成了他唯一的缺点。   魏挑战公众神经,他不断在影片里抛出同样一个话题:为了祖灵崇拜心理格式,付出几乎灭族的代价是不是符合正义?这是对票房的一个冒险挑战,没有什么观众喜欢这来自政治伦理学的挑战,因为这挑战让人不舒服,它没有固定答案,到处是伦理陷阱和计算困境,就算你和你的同伴争论到面红耳赤,仍旧找不到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所以那些看客立即将这个话题消解为单纯的抗日,似乎在赶走殖民者这样俗不可耐的革命口号下,一切反思就可以终结。我甚至怀疑,那些愚蠢的提问者,都是官方早就安排好的五毛,因为这样降低大陆观众智商的提问,也只有五毛们干得出。   也是由于这对不断纠缠的主题和副主题,导致电影在节奏上无法做到和好莱坞史诗电影一样流畅,因为流畅的前提就是让观众不假思索觉得自己特别爽,但这是一部需要你不断停下来思考的电影,虽然魏头脑里商业的那部分不允许他这么做,但这12年,显然他在艺术上的个人意志战胜了票房上的商业逻辑。   不过也许以上这些评论,对中国抗日题材来说实在有些高渺,荧屏上经年累月的那些混帐抗日影视,真不知是哪些龟孙子带领着哪些灰孙子来演的,还个个演得义愤填膺的,还个个演得智勇双全的,还个个演得胜利凯旋的,也不怕走路上被观众呸一口:贱。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2000字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   --题记   初涉《赛德克巴莱》,较之其他大片,叩击我眼帘的那一帧帧画面,褪掉了奢靡的包装、洗尽浮华,如清醇的轻羽梳理着我心房的杂草。   同样的抗日,同样的民族守护,它没有《金陵十三钗》中日军擢发莫数的罪行,连激起人们不由自主的泣数行下也寥寥无几,更没有《举起手来》中塑造的一个个呆童拙夫、愚昧无知的日本人,无法让我们语笑喧阗。它如一泓清泉慢慢的流泄,叙述着那个民族的兴盛、衰败与落寞,还原了一个历史!这部耗时十二年的史诗巨著,无可厚非是家园守护影片中的饕餮大餐。   赛德克巴莱,是野蛮的。血腥并不是野蛮的完整诠释,它滋养着强者的骄傲!   帷幕拉开,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群落后的野蛮人。他们的野蛮,在于总是光着脚丫、喝着生血、吃着生肉;在于使用着最原始的物物交换;在于中国大陆红砖绿瓦几千年后,他们仍住在原始的茅草屋中。赛德克巴莱,是有霸气的。霸气如同铸牢灵魂和民族燃烧的火药……   马赫坡的首领莫那?鲁道如同敢于用自己的力量抢夺猎物,威慑族人只能尾随于他。   当部落没落二十余载,猎场已名存实亡,但所有人却都不屈服于做二等公民。莫那?鲁道率领三百勇士抵抗几千大军,用最原始的武器对抗拥有先进的枪支炮弹、飞机坦克,逼得日军动用惨绝人寰的糜烂性炮弹。那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的劲头怎一个“霸气”了得?   掩卷沉思,古有侯蒙“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的霸气,今有温总理“吾身虽瘦,必肥天下”的壮志;然如今青年人的霸气已魂归何处?生活在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愿,生生死死随人愿”的世界,一群群如堕烟海的青年却用享乐诠释着生存的必要。当“拼爹时代”的到来,富二代掏空家产犯下一切强盗行径;当身边人觉得“扶持经济,重振国家”是一句具有喜感的台词;当“伪娘”的出现到理所当然,难道不是对“青年”、对“国之栋梁”的讽刺吗?   赛德克巴莱,是隐忍的。没有蓄势的隐忍,是一个不完整的民族…仿佛卧薪尝胆就在眼前……   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莫那?鲁道用二十年来攒火药,用自己的权威斥责族人,向日军委曲求全。他的隐忍在于决不吹毛数睫,不会在羽翼未丰时蚍蜉撼大树,而如同一座火山慢慢积聚,伺机而动,用最强劲的爆发进行绝地反击。全剧的主旋律在此升华,于乱世,盲目反抗所付出的代价无非功败垂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二十年的隐忍,始终牢记自己最初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只因为他们的生命是用祖先的血换来的,他们也要带着子孙一起染红战衣!   作为开启成功殿堂的钥匙,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孙膑装疯卖傻。如含苞的花蕾,需痛苦的绽放才能臻于绚烂!人生不会万事遂愿,虽然未来很飘渺,但只要拆除心中的樊篱,有所希冀。隐忍、蓄势等待,天必不负!赛德克巴莱,是骄傲的!   全片自始至终都渗漏着难以言状的骄傲。当一个“卸下野蛮人的装扮”、想用文明人的准则约束自己的“族人”,告诉莫那?鲁道关于日本的文明,企图劝他继续忍下去时,他那句气贯长虹的话语--“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让我醍醐灌顶,明白了赛德克巴莱可以输去身体,但是一定要赢得灵魂!   “拿生命来换图腾,那拿什么来换回那些年轻的生命?”“骄傲!”两个头目之间的对话碰撞出了两个掷地有声的字眼!那是属于一个名族的骄傲,那是一种为了自己生存的骄傲。战斗前夕,男人为了守护自己的部落,自己的猎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而女人,虽是历史以来的弱势群体,但她们却宁愿贡献出最后一粒粮食,支持男人冲锋陷阵。那集体上吊的一幕更是让我对他们的图腾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要到达彩虹桥的那一边,成就赛德克巴莱!最后整个部落没有一个人投降,他们的思想中只有两个选择:上阵杀敌、或者自尽!   那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三百名战士抵挡几千大军,非战死即自尽……为何我会在这遥远的台湾山地见到我们已经消失百年的武士精神?”镰田弥彦最终不得不喟叹那份骄傲,而这骄傲告诉我的是彩虹桥那边的永恒!   难以置信高山陡涧处会有这般傲骨嶙峋的灵魂,难以置信历史洪荒中会有这般沧桑的民族,难以置信骄傲这雄浑的白光竟能折射出了这般遒劲的彩虹!   细数当下,骄傲是非主流的自拍?是男女不分的哈韩装?还是五彩缤纷的爆炸头?过去的,已化为春秋竹卷;未来的,仍在天书之上。收起曾经的迷茫,减少未来的憧憬,把握这一刻,摆脱“温一壶阳光下酒”的柔肠,用“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的气概承诺:祖国的未来我们扛得起!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_《赛德克·巴莱》影评   骄傲的活   这次的话题似乎不能很好的把握,引来引把文章的主体显得颇为凌乱。以后写的时候还是要确定一个主题再落笔。   鉴于自己不喜欢剧透的习惯,所以这篇并不是影评。和往常一样,既然为“花生”,那便是就着酒送入嘴中的下酒菜。酒香,人醉。这次的酒是电影末了的一首歌《看见彩虹》,意识随着音乐,断断续续。   《武状元苏乞儿》中沦为乞丐的周星星,在一碗狗食中发现了一根肉丝却能惊喜若狂。才发现被逼吃下狗食时,一根肉丝也可成为感动。天地不仁,万物刍狗。历史如此。我曾只为刍狗的骄傲感动,然觉历史本身并无趣味。后发现,历史有其均衡之术:正史由阶段性胜者撰写,野史、戏曲、小说则留给民间,而民间多予失败者以尊敬。小时候喜欢蚩尤、刑天、项羽,后来才知道中华民族血脉传承不易,黄帝破炎帝,说降融合;蚩尤虽败,却封军神。(始皇“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见《史记封禅书》。汉高祖,“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见《史记高祖本纪》)   中华民族的血脉融合,气势魄力令人敬畏,愿承遗愿,赋予公平,也算是给予每个刍狗以骄傲的权利和感动。喜欢《乱世佳人》,因为思嘉生命化的历史便是对南北战争的最好印证、描述,除此之外,无需再添油加醋。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伟大的作家,因为她给予了人以尊重。   谢谢魏德圣拍的这部电影,还原历史是为了还原个人、还原民族、还原灵魂。我想从记录和商业两方面来看,魏导演做的比大多数人要好。天地既已不仁,刍狗的灵魂则更需要好好找寻、祭奠、保存。留下来,才能化作血液,重归祖谱。   我曾看过一个对同胞的定义:我们彼此难以割舍,因为在内心处我们共享着相同的耻辱。台湾的模糊与藕断丝连也与其历史中每个人的记忆断层有关,轮回似乎在什么时候都会存在。受到日式教育的台湾一代,大多数人坦然接受了日式文化的洗礼。在国民党军队刚入台湾时,因为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和居然不会使用抽水马桶而被当地人的讥笑。那时的当地人,俨然变成了“文明”的代表,文明的标杆。这个故事我想每个人并不陌生:近年来台湾人对大陆人的评价不也与之相似吗?甚至每个台湾的大陆人回来之后,也会自省自责,顺带向友人宣传憧憬仰视一下台湾的精神世界和人文道德。的确,大陆人土、大陆人脏、大陆人俗,人之初性本善,人往高处走,何必要与之“合污”,情自理出。如果美国今日发文将台湾立为第五十一个洲,我想,今日之台湾人民也会张灯结彩,俯首称是。即便我若为台湾一员,可能亦会如此。我可以理解,可以接受,可以选择无奈,但心中的一道金线却不容一寸跨越,如山横亘,独立的意淫非死无以成全。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和历史的孕育之物,我们的选择只是小民的原则和精神。历史的河流太宽太急,小民没有洞悉时间深处的能力,只有一己之方寸灵魂。刍狗虽民,然民族之魂亦自小民生。这也是为什么在《赛德克.巴莱》中除了男人的血性之外,一个民族会选择骄傲毁灭的背书。   由此断开。下面是接着此篇文字想开了。   一衣带水的两岸,曾经有过太多的隔阂。小学三年级第一次读了余光中的《乡愁》;初中二年级知道了席慕容和她《透明的哀伤》,彻夜读完;高中读到李敖,荷尔蒙的酣畅淋漓,学会了“马上疯”,也惊愕于台湾教育青少年外蒙之失竟缘于中共,也知道了中华民国版图并未承认外蒙独立。心动之余我也欣喜万分,原来台湾人与我们亦是一家人,余光中的《乡愁》并没有散,从此爱上历史。张爱玲、白先勇、廖信忠还有钮承泽......,我逐渐也熟悉了台湾的大大小小,台北、花莲、艋舺、台中高速,还有热血青年的街头,和夜色撩人的逢甲夜市.....小虎队,周杰伦带给我的音乐,一直到现在还在身边围绕,是这些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时代和青春的印记。说到情愁,我立刻想起周杰伦“上海1943”和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说起漂流,之于我便是童安格的“忠孝东路的爱与哀愁”和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台湾是我的一座青春的画卷,其所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切肤深刻。   我们共享一个叫做中国的文明,历史的断层似乎是时间的玩笑。但是台湾对大陆,亦同于大陆对台湾,在1949年后的了解都还太少太少。对于台湾人民,共即为匪,而共立国立政的根源也在于暴政。13亿人民可以被欺骗十年,然则六十年的蒙蔽,三代更迭,岂仍可以“暴政”二字解释?其实是国是共,在革命之初彼此已心照不宣:皆为手段,救国立国乃是根本。《白鹿原》的白灵儿和陆兆海可以用抛硬币决定是国是共,与国家虽同儿戏,但实质并无出入。若可说上世纪60年代是国人沐浴在共产信仰下的寒冬,那90年代的开放则是冬眠之后的改头换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是资本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众人皆晓并无区分。之所以共至今日未倒,其一,在于它是现阶段中国最有实力的整合者,党、国同生共体,唇亡齿寒;其二,共给予了近代以来中华之未曾拥有的民族自尊。一个新的历史出发点。伟人之言,厚泽后世。也许毛主席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方没有多少人听了进。朝鲜之战,血肉之躯,主席三天三夜思量,给了国人一个最负责任的决定:出兵。自鸦片战争的耻辱和抗日战阵的悲壮被狠狠的一锤定音,朝鲜战争的尊严一扫百年来的国人卑躬屈膝极易自卑,于中国,亦同于甲午战争于日本,阴霾扫尽,涅盘重生还是初生牛犊亦是真正站立的信号,在中国被后世不断地被追溯,寻缘,成为了民族追寻底气和灵魂的图腾。西方无法再低头俯视。   中国人不易,在于大国居大不易。豪强不会善之敬之,只会压之迫之。天地不仁,万物刍狗。刍狗有的,需是那颗骄傲的心。

本文来源:http://www.wodehappy.com/fanwendaquan/36198/

推荐内容